信里说,县学里念书的氛围很是好,他虽中了头三甲,可稍一分了心,课业马上就松了下来,一日背错了文章,得了老师好一顿训斥,因在县学有了比较,跟在自个屋里念书时不同,为此,他再不敢有所倦怠。除了这些个县学里的琐事,便是问些她在屋的情况,说是约摸要等腊月下旬才假休。
信末,用了寥寥数语,提及了对她的挂念。
并着这封信一块来的,还有十文钱儿。
如意抿着嘴儿,瞅瞅二姐跟大嫂两个在院子里说话,赶忙把信合了,仔仔细细收进柜子里。搁好了信,又发愁地盯着手里的十个钱儿,轻轻叹气一下,心里想着:宣哥还是老样子,原先朱婶给他买的糕点,自个不吃,偏要带来让她吃,眼下在县学里念书,屋里本就紧巴,这阵子朱婶儿又熬夜做开活儿,他怎么还给自个带钱儿?
寻思一阵,还是在回信里劝劝他的好,他屋本就不松快,收了他的钱儿,捏在手里,烫手!
可等坐下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儿,寻思了半会的,先写了三五行她在屋里的近况,检查一遍,发现比起宣哥写的信来,篇幅太短,又是短话长说地絮叨了一阵儿,叫他省吃俭用攒的钱儿,别惦记着她,全买成纸墨自个用,省了屋里的开销,也让朱婶省省心!
她绞尽脑汁,实在是写不出旁的花哨内容,就是连思念的话儿,也很是隐晦地写了一句,‘我跟关大哥,二姐很挂念你。’顺带提了梅花大嫂进门后的情况,二姐因不去赵家,每天在娘家,脸上也多了笑容,玩笑话儿也多了,姑嫂三个,成日在屋欢声笑语的情景。
交代了屋里的好事儿,就干巴巴挤不出来内容,刚要结了信,突然想起季哥来,也就在信末顺道问了问季哥跟阿才哥的近况,请宣哥代她向他们问个好,本还想问问扔银子的事儿,可想了想,还是决定另写一封信给季哥,亲自问问他。
把信送出去,没两日就入了腊月。
腊月地里没啥活儿,如意跟关倩倩,冯二哥三个一门就心思顾起做小买卖来,这日下午,如意跟关倩倩刚出门去,关全跟梅花正围在炕上说话儿,外头大门就响了,梅花上外头去,开门一瞧,见是两个中年男人,一个黑壮憨厚些,另一个面目方正些,仔细一瞧,倒是长得有些相似,心里猜测他们两个是兄弟俩,又见他们手里提着不少礼品,就寻思起来了,怀疑着,是不是倩倩婆家那头来的人 ?'…99down'
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有不舍
还没等梅花开口,年长的就先客气地开了口,“阿全屋里的,我是你姑子娘家大伯。”
算起来,倩倩婆家这些个亲戚,梅花还是头一回见,成亲那日,她盖着盖头,拜了堂就新房去。也就是那日给巧铃送回她大伯屋里时,见过周氏一回,这一段,听如意跟倩倩两个说起大伯跟周氏时,总是说着感激话儿,还没正式见,就知道他是个人品不错的。
也就想着,开口的人是倩倩大伯,旁里那个黑壮的该是倩倩公公,不离十。
一琢磨过来,马上笑着迎他俩进屋来,关全一听外头的声儿,早就有了心里准备,下炕去,在堂屋迎着他们坐了,叫梅花取了花生跟萝卜干招呼他们,再上灶上烧水去。
赵启财落了座,叹了一叹,先开了口,“今个来,是为了倩倩跟大勇的事儿。”
入了腊月,不见关倩倩归家去,赵启财才是真急了,大勇前头在外头寻姘头那事儿,赵启明头一天发现, 第 149 章 ?”又看关倩倩,“咋就突然有了上县里的想头?镇上不行?”
关倩倩点点头,“做生意,不得是哪儿人多扎堆往哪去?镇上小,当个过渡能行,裁缝铺子开的再大,能赚几个钱儿?再说已经有了四五家,开春我再凑热闹去,不定还有没有那时那生意?”
关全一听,她心倒挺大,就是突然说上县里去,心里头揣揣的,“噢,这一去,给如意娃儿也拐去,姐俩儿在外头,能吃饱?能穿暖?”
关倩倩抽抽嘴角,“拐?别说的那么难听,阿如还没出嫁,这个时候不得好好外头去见见世面?真等出嫁了,想出个远门,还得瞧着丈夫的脸儿?”
梅花忙点点头,“原先在屋时,我出门去,爹娘也不大拦着。”
关全脸上讪讪的,瓮声瓮气道:“阿如在屋,吃的好赖,穿的冷暖,我跟她嫂子能照应,跟你出去了,世面是见了,可有个啥事儿,一时半会照应不上,怪不放心!”
关倩倩也沉了脸儿,“就你上了心?我跟阿如成日同吃同住,给她操心操的惯了,这要真不在一块,也怪不放心!”
关全想想,是这么回事,他这妹子,稀罕如意,自个不会做针线活儿的,偏每日给如意盯得紧,阿如学到啥样程度,他还不知道,偏倩倩能给说个头头是道,衣食上头,就更别提,打她回来,如意是见天跟她黏在一块,夜里一关门,姐妹两个啥贴心话儿都咕哝,真比跟他这大哥还亲厚几分!
认可归认可,可想起屋里一下子少俩妹子,就很是不舍得,村里到镇上,驾车还一个半时辰哩,再往县里去,来回紧紧巴巴的一整天,往后他想见见妹子们,轻易也见不上。
仍是绷着脸儿说:“也不指着你给屋里赚多大钱儿,镇上去,能糊个口就成。”
第一百五十四章 陈宣归家
如意见二姐跟关大哥为着她的,拌起嘴来,赶紧劝说:“大哥,二姐,你俩都别急着恼!”又劝关全:“光糊口够什么使?我想跟二姐出远门,见世面,还想咱全家人一块住城里,城里有大屋,城郊有田地,一点也不赖!”
“嘿?”关全惊异着她的话儿,“跟你二姐把那些个梦话学了个全,糊口还不满足?还想咋?啥时也学的心大起来了?”
如意皱起眉,“做啥不敢想?再说还有冯二哥跟我们一块。”
关全压根不信她俩有这样大的本事,城郊田地价儿高,就是梅花娘家也没那大财力上县里置地!只把如意的话儿当成个小孩子家家做的美梦,只是听说冯家的也去,便是一怔,问:“冯家老二?这臭小子,跟着凑啥热闹?”
如意笑笑,“这一段冯二哥跟我和二姐搭伙做买卖,二姐说,冯二哥聪明、下苦,办事利索,还没坏心眼!今后若能开铺子,聘他当伙计。允诺他,工钱儿比在屋种地多。”
关全撇着嘴,很是不看好,“都是没影的事儿,你俩闺女家,县里做买卖能成事儿的,说出去谁信?他想去,老冯头保管不乐意哩!”
如意耸耸肩,“冯二哥不去的,县里不还有冯大哥吗,朱婶要迁去县里,宣哥又在县学,不少人照应哩!”
关全一时反驳不上来,又给她们泼凉水,“你当朱寡妇为着你俩开铺子去的?人家那是县丞府上做了绣花老师,得了好处钱儿。巴巴县里去讨好哩!”
如意一听这话就垮了脸儿,“大哥,事还没成,你别只说丧气话儿。朱婶心眼子真没那么坏,只是一心都为了宣哥打算,朱婶要真是那没人情味儿的。眼见就要走,做啥还尽心尽力教我绣花?再说,二姐才打算来着,还没上县里考察去,不定七两银铺子开不开的起呢。”
梅花没心没肺地笑起来,“不怕,嫂子手头有五两。加起来,不是一笔大钱儿了?”
气的关全直咧刮她。
因这事儿还没个谱,眼下也就是大概一提,连着几天的,关倩倩仍忙活着给手里的存货清仓。如意大部分时间在屋绣花,隔三差五跟着二姐和冯二哥一块出门。
越到年根,生意就越好些,关倩倩也就抓紧了最后十来天的机会,见天儿出门吆喝去。春节一日日近了,关倩倩出门去,如意便跟着大嫂两个忙乎起收拾屋,办年货。
她本还合计着给季敏兰写信问问银子的事儿,因这一向里里外外的忙活。也给耽搁了,可他倒是麻利,还没等如意写信,就先差人送来一封信,如意收了信,咂舌半晌。兴冲冲地回屋拆了信,一瞧,傻了眼儿。
信里只有一句话儿,‘赵如意,你这个大笨蛋。”
小小的赵如意三个字憋屈地缩在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