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耀武扬威的英法军舰向大沽古炮台蜂拥而驶,开炮突然袭击大沽炮台,然而一下子,在洋人眼中就象变魔术似的,所有本来掩护着炮台大炮的草席都卷了起来,顷刻之间全部大炮一齐开火。
守卫炮台的清军将士开始猛烈射击,利用敌舰受阻于水中障碍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扬火力,不久多艘联军军舰被击伤,贺布本人也负了伤。
到下午4时,联军舰队包括旗舰在内的4艘联军军舰被击沉,其余参战的军舰也全部被击伤。联军见势不妙,遂竖起白旗诈降,一旁的美国舰队司令达底那海军准将也急忙率舰队支援英法联军,经调整部署后,继续向炮台攻击。
并从海河南岸炮台强行登陆。桂良等清军大员忍无可忍,以“上申国威,下抒民望”的决心,下令大沽口南北炮台的官兵一齐开炮还击,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口协防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激战一昼夜,取得击沉敌舰4艘、击伤6艘,毙伤英军464名、法军14名、生擒2名的辉煌战绩。
在这次阻击战中,当敌军攻上岸时,扎赉特旗蒙古骑兵奋力阻击;原驻绥远城、哲昭两盟的蒙古骑兵1000多人,及时弛援赶到,共同阻击,使敌军寸步难进,河岸两旁横七竖八地躺着列强士兵的尸体和重伤员。
英军海军司令贺布在旗舰上腿部被击中负重伤,后被赶来救援的美军“托依旺”号抢救,保住性命。
其余联军陆战队无力再战,升起白旗,在夜幕下,扔下尸体和受伤舰只,狼狈上了舢舨,逃到停泊在公海的舰上。
……
“好,打得好,这帮不知好歹的洋人就该好好教训教训,让他们知道咱们不是好欺负的!”
看完了手中的大沽口之战详细,吴可忍不住心中预约哈哈大笑,实在没想到列强联军竟如此蠢笨,几年前清军在大沽口吃了大亏,怎么可能一点防备都无?
“确实大快人心!”
“打得好,这帮洋人狼子野心,朝廷可不能有丝毫大意!”
“可惜没能全歼来犯之敌!”
“……”
身边幕僚兴高采烈的议论开了,个个脸式样带笑欣喜不已,洋人在大清横行多时早就引来朝野上下不爽,之前的天津大战让他们好好挨了一闷棍,没想到这次又狠狠给了洋人一耳光,实在是大快人心得很。
见手下幕僚乐得有些过头,吴可轻皱眉头提醒道:“诸位可不要高兴得太早……”
第444章全面开花
“大人此话何意?”
正在兴头上被人泼了冷水,换谁都不会乐意。
“嘿嘿,本都和洋人可没少打交道,最清楚他们的秉性!”
吴可摆了摆手冷笑着说道:“这帮家伙就是一帮喂不熟的白眼狼,奉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一次大沽口惨败还不足以让他们放弃对大清的觊觎。”
“可是大人,洋人这次的损失不小啊,难道不先喘口气?”幕僚张松却是满心疑惑,直接就问了出来。
“损失不小?”
吴可好笑反问,邮拿起那叠情报汇总,指着上头的杀敌数目挑了挑眉:“拢共损失也没过千,就是沉了几艘倒霉战舰,这点损失对于财大气粗的洋人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
“广东那边的情况本督虽不十分了解,但也知道洋人在香港有几千驻军!”
“就是驻扎香港的洋人军地都死光了,他们还能紧急出印度调派更多的忍和战舰过来!”
“大人的意思是,洋人并未伤筋动骨,这仗还有得打?”张松小吃了一惊。
“是啊,这仗才刚刚开始呢,不打到一方服软根本别指望停下来!”
放下手头纸张,吴可轻轻叹了口气无奈道。
“同时开辟三个战场,朝廷吃得消吗?”
张松担心的却是这个:“无论是咱们这里还是湖南宝庆还好说,可是天津那边可是京畿腹地,真要出了事可不好收拾!”
“所以,两江战事必须尽快出个结果,要么直接收复金陵,要么收兵霸占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吴可满脸沉重的点了点头,意有所指说道。
……
可以说,大沽口大捷给了吴可很大惊喜,也见解打乱了两江战事的步骤。
他先是写了封祝贺信寄给立下大功的桂良,又上了封折子给咸丰帝,言明自己对洋人的看法以及猜测,希望朝廷不可大意小心洋人的报复行动。
两江清军围攻金陵的战事也在逐渐调整,战争烈度却是一日强过一日。
首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将总督衙门能够掌控的三处战场分出了主次。
苏北战场就不用说了,虽然经过实战团练们的战斗力和战斗素养都提升得很快,可相比整个战场局势而言妥妥的牵制角色。
关键要从常州战场和庐州战场选出一个主攻一个辅助。
按理说常州战场包括了常州,扬州和镇江一线,延绵数百里投入清军过十万,而且战斗力也并不差应该作为主力进攻方向的。
怎么说庐州战场投放的安庆清军不过一万五千左右,比起常州战场差得太远,就连苏北战场的人数都不如。可架不住安徽清军战斗力最强,而且背靠淮北这样的稳定后方辎重粮草不缺,后劲却是比另外两处战场清军却是要强得多。
和手下一干将领足足讨论了两天,吴可终于彻底下定决心,将庐州战场作为主攻方向,其余两处战场则是辅助牵制太平军有生力量。
计议已定,两江总督衙门立刻行动起来,调拨物资秘密派遣精兵强将加入庐州战场,同时苏北和常州两处战场猛然加强了攻势,吸引太平军放手部队的主力已和关注,牵制大量兵力于两处防线之上。
……
就在两江清军秘密蕴量着大动作之时,湖南宝庆却已经打成一锅皱粥。
宝庆会战自五月底拉开帷幕,太平军在对宝庆攻坚的同时,更与城外援军展开了激烈的拒援战。
太平军在宝庆城下与清军大小八十多次战斗中,胜者六十有余。
其中太平军在7月上旬向城东何绍彩部援军出击,取得“洪桥大捷”,给湘军以沉重打击,大大振奋了士气。
之后太平军一直针对援军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以遏制援军的进逼。刘长佑曾欲从东北方逼近太平军营盘,但这一动向立即被石达开察觉,太平军随即在东北方加筑营垒,同时出兵向西北方迂回包抄刘长佑的后路,使其不能造成近一步的威胁。由是直到7月中旬,太平军在宝庆城外的战斗中仍然兵势甚强,占据着主动。
然而,尽管太平军的拒援战成效显著,攻城战却并不顺利。
在一个半月时间的战斗中,太平军始终未能实现攻破宝庆的目标。清军却是越聚越多,特别是李续宜率领的万余湖北援军的到达,不仅刺激了城外各清军人马的士气,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兵力的对比,清军人数从劣势方变成和太平军旗鼓相当。从此,战局开始向不利于太平军的方向逆转。
李续宜军到达后,与刘长佑刘岳昭等部清军会合于宝庆东北的半边街一带,以图挫败太平军包抄刘长佑后路的计划。
石达开得知后决定主动出击,遂于深夜调动大军逼近清军半边街大营,拂晓时分发动进攻,双方激战至第三天仍然难分难解。
这时,李续宜以部分兵力继续扼守大营,自己率军渡过资水西移,在水师和骑兵队的配合下,突然向太平军最薄弱的北路阵地发动强攻。
石达开闻报,急命赖裕新驰援,但为时已晚,太平军营垒数十座,哨卡百余处被清军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