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慈禧太后又惊又喜的情况不同,这些年一直装孙子的肃顺大爷听闻传言后,先是满脸绝望呆滞半晌,而后便转成狰狞密布满脸疯狂。
既然皇宫里那位想要他死,那大家鱼死网破一起下地狱!
他根本就没多想,第一时间便将坊间流言的源头,安在了皇宫里那位唯我独尊的西太后头上。
尽管他也清楚,可能有势力想要浑水摸鱼,可能这事是其它势力所为,但放眼整个朝堂,最想要他兄弟死的那位,肯定是那位垂帘听政掌握了朝堂的西太后。
他根本没去纠结这事是不是西太后所为,以他对那野心勃勃女人的看法,这女人肯定会趁此机会将他们兄弟整倒,剔除朝堂上最后两位碍眼的顾命大臣。
本来恭亲王也是传播流言的最大嫌疑人之一,可惜这位天资不凡的天皇贵胄在政治手腕上干不过慈禧这位嫂嫂,被狠整一通不仅丢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首席大臣之位,就连首席军机之为都丢了,可以说被排除在大清核心圈子之外。
以肃顺对恭亲王的了解,这位天皇贵胄的心胸气度还是很值得认可的,虽然之前两人之间为了争权夺利龌龊不断,但只要他肯放低姿态服软,以恭亲王的性格也不会赶尽杀绝,这一点肃顺能够确定。
这些年肃顺一直保持低调,摆出一副低姿态就是想在朝堂上继续坚持下去,他就不信没有重起之日。妇人就是妇人,等到同治皇帝亲政之后,他只要略施小计便能搞得慈禧与亲身儿子不睦甚至反目成仇。
近十年的低调行事迷惑了不少人,起码之前朝堂行喊打喊杀,一副不拿下肃顺与端华兄弟誓不罢休的声浪早已褪去,就连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不也是在顾命大臣派势微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洋务改革上?
……
果不其然,尽管已经到了腊月,整个京城衙门运转都开始便得无比迟钝和缓慢,大家都等着过年放假好好休息一番。
可就在这段时间,朝堂上那些让人讨厌的御史们突然活跃起来,开始只是互相窜门子打招呼,到了腊月中旬的时候突然集体爆发。
御史们弹劾肃顺的折子,犹如雪片般纷纷递到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案前。
朝堂上下顿时紧张起来,各方势力紧张关注后续事宜的发展。
肃顺所在派系也不是吃素的,尽管经过十年争斗势力已经严重缩水,但也不是一帮御史能欺负得了的。于是在同治八年年底最后的几次朝议之时,原本该是和和气气大家一起准备歇衙过年的轻松氛围,硬生生被搞成唇枪舌剑的嘴炮战场。
御史干的就是找茬的活,一开口就将肃顺钉在罪臣的柱子上口诛笔伐,一桩桩一件件竟是列举了肃顺当隐形首辅时,做下的几十桩错事。按他们的意思肃顺就是朝廷的最大败类,该惩该罚该治罪。
这一下可就雍了马蜂窝,肃顺一系大臣虽然已成朝堂少数派却也不是吃素的。一干满族官员说话可没汉人文官那般客气,句句诛心语语难听,在这本应轻松的氛围中硬是制造出了满堂的浓郁火药味。
……
性情温和的慈安太后倒是没什么反应,一如既往的不理会这些朝堂纷争。虽然在热河期间她对肃顺独揽大权也很不满,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以她的性格早将这些不快抛在脑后,也不愿太过理会朝堂上的纷争。
慈安太后的反应在一干大臣的意料之中,这位脾性十分温和的太后不懂朝堂中事,也不愿意过多参与其中,安安稳稳的当着她的后宫之主。
倒是慈禧太后的反应有点暧昧,既出人意料又在清理之中。这都快到年底了,朝堂上争得这般火暴,作为垂帘听政执掌朝政的太后,理应出面调解双方矛盾,起码先将矛盾压下去等过完年再说。
可慈禧太后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放任御史与肃顺派大臣的火暴互喷。朝臣们以为西太后想借机一举拿下肃顺,可最后却什么动作都没有,仿佛她就是想看两帮大臣火暴互喷逗个乐子而已。
这让所有关注这场突如其来朝争的大臣都松了口气,虽然不少大臣都愿意看到肃顺倒霉,但放在过年这个喜庆时刻似乎有些不太吉利。
等到腊月末最后一次朝议结束,西太后慈禧终究没有表态,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朝争算是告一段落。反所有人都清楚,等到开春各部重新开衙之时,这场朝争将继续下去。
没谁看好势力严重萎缩的肃顺和端华哥俩,御史身后隐隐站着的那位可不是好招惹的,绝对是个铁碗人物。
可谁也没想到肃顺会那般疯狂,眼看着被逼入绝望竟然还有勇气奋力一击,在大年三十晚的宫廷宴会上,主持宴会的西太后慈禧遇刺重伤昏迷,东太后慈安受惊倒到病榻之上,小皇帝孤掌难鸣同时也被吓得不轻。
惊变,绝对的惊变!
虽然刺客在重创慈禧太后之后,不等惊慌失措的宫廷内卫上前抓捕,便咬破了藏在口中的毒药当场身亡,让惊怒不已的王公大臣们断了追查的线索,但只要脑子不糊涂便知道这事最有可能的幕后主使便是肃顺。
原本已经被边缘化的恭亲王在众多朝臣的要求下,不得不挺身而出临时主持朝政,同时处理宫廷宴会惊变后的糟糕局面……
第701章了却
京城广东会馆,两广总督吴可在京城的临时居所。
时间已经到了同治十年的正月中旬,这日天气不错金乌高悬万里无云,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极是舒服。
吴可今日哪都没去,早晨起来见天气尚好阳光和煦,锻炼洗嗽过后又将需要处理的事务分派下去,而后就拉了把躺椅安置在露天院子中央,而后便拉着几位心腹幕僚一边晒太阳一边商量着事情。
自从朝廷有调换两广总督的意思后,去年年末吴可奉命上京述职,亲身经历了去年年尾和今年年初朝堂上惊心动魄的血腥大战。
作为地方上数一数二的大诸侯,吴可进京吸引了朝堂无数目光,其中有善意的有冷漠无视的自然也有不怀好意的。
所幸两广富足油水丰厚,大把白花花银子撒出去,获得善意和好评无数,桂良等盟友甚至表态一定给吴可争取一个好位置。
吴可要的自然不是这个,可惜这话没法出口,不然一个拥兵自重的罪名是跑不了的。眼下还不是与朝廷彻底翻脸之时,吴可还需要朝廷的大义名分支持。
结果,在吴可的一番暗中操控下,发生了去年年底的那场宫廷惊变。
没错,去年年底京城坊间有关肃顺和西太后的流言,基本上都是乡勇队散布于京城的探子所为,等到声势起来之后京中其它势力也纷纷跟进,待西太后慈禧以及肃顺反应过来之前,乡勇队派驻于京城的探子及时收手坐看风起云涌。
他之前的目的,不过是趁机搅一搅浑水,以他收集到的有关肃顺情报,这家伙可绝对是个狠人,再被逼上绝路的情况下肯定会做出一些疯狂之事来,吴可只需要让京城朝堂局势乱起来就成。
谁料肃顺竟然如此疯狂,直接调动安插在皇宫里的暗线死士,一举重伤逐渐掌握朝堂局势的西太后慈禧,吓坏了东太后慈安和小皇帝同治,刚刚上班不久的朝堂乱成一锅粥。
吴可也没弄了个措手不及,当然这样的结果对他而言再好不过。
由于地位特殊身份尊隆,在此乱局之下吴可也没能台幸免,被匆匆出面主持大局的恭亲王拉去帮忙,一直忙乎到现在才算稍稍将混乱的朝局理顺,他当机立断退出由恭亲王主持的临时军机班子,没有再瞎参合朝堂上那些糊糊事儿。
恭亲王之前可被慈禧太后整得不轻,眼下有机会重新复起肯定少不得一番争权夺利,吴可没必要贸贸然参合进去。
慈禧太后被刺身受重伤,此时虽已渡过危险期,但身体虚弱根本处理不得朝政,只能眼睁睁看着恭亲王大展拳脚收复失地。
这两叔嫂都不是省油的灯,以后为了朝政掌控大权少不得一番龙争虎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朝堂将闹腾不堪。
这样的局面自然是吴可愿意看到的,当然如果除夕那晚慈禧太后被刺身亡,那才是最好的结局,这女人的权力掌控欲实在太盛,又有大义名分在身不是个好相处的主,历史上那位老妖婆可是让人极为不爽的。
出了如此变故,吴可的述职与新职位任命便暂时中止,等到朝堂局势稳定下来再做计较。
这,就足够了!
……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