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婉:怎么会呀,团委书记不都得是党委任命吗?
高新:这些年咱厂青工越来越多,厂里对团委工作不是很满意,这次是党委书记的意思,他要选一个有能力、有思想的人。晓婉机会来了,我一听到这个信马上就回来了。你现在就准备,下午发言时要说的全面点。
黄晓婉:等等,书记,我不行吧,我才当几天团支部书记,怎么能说明白厂团委工作该如何做好呀?
高新:所以让你现在就准备呀。这样,你现在回去准备,中午到我办公室来,我先听听你的准备情况。我也帮你想想,记住机会难得,不管成不成都应该让领导记住你。回去准备吧,另外别和任何人提起这事。
黄晓婉点点头,内心矛盾地往回走。余下来的时间黄晓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纸上反复写着重点、难点、出发点、立足点、落角点等字样。但没写更多的内容,时间就这么过去,午休的玲声响了,黄晓婉好像仍然没想清楚什么,是的,她很矛盾,但她又不想让高新失望……她站起身来去取饭盒,这时她听到广播里正在播座谈会通知,她心想这个书记还真神通广大,可是这一切是我想要的吗?她就这么想着,走着,走着,想着。在饭箱前,她遇到了技术科的团支部书记小陈,
小陈:拿饭盒呀,(黄晓婉一看是小陈忙点头,小陈是早两年分到厂子的大学生,现在是技术科团支部书记,他们俩是在厂委开会时认识的。这是小陈把黄晓婉拉到一边说)
小陈:哎,下午要竞选厂团委书记了,你知道吗?(黄晓婉摇摇头)现在厂里没谁不知道这事,你没听广播吗,让咱们下午去开座谈会,但是人家早就内定好,是六车间的小丛。你说咱们算什么?整个一个陪衬。
黄晓婉:是吗,不是说座谈吗,是不是乱传的?准吗?
小陈:咱们的书记调走了,手续都办完了就等着交接呢,要是直接让小丛当书记怕厂里有人不服,这样不就名正言顺了吗?
黄晓婉:是嘛,那你还去不去呀?
小陈:不去行吗,要是不去领导不得认为咱是在闹情绪,去看看再说吧。
黄晓婉点点头,拿了饭盒急步回车间。她来到主任室,高新已经开始吃了,
高新:带啥好吃的了?
黄晓婉(打开饭盒,):书记我听说下午的座谈会只是摆摆样子,人家早就内定好人了。
高新:你听谁说的?现在说啥的都有,这说明啥?(黄晓婉摇摇头)大家都看好这个位置呗!谁都想争——争,你懂吗?就你还二义丝丝的。这个机会多难得呀!比我预想的整整要提前两年呀!——两年。如果你顺利当选,就打干三年,这期间你的组织问题和各方面待遇都会上去。也就是说你在二十七岁时就可以成为一名中干,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你应该在组织科或者说宣传科当个副职,多好呀。再锻炼几年就可以再往上走——晓婉你想过这些吗?想过吗?
黄晓婉:可是,我行吗?谁都比我资历老呀。
高新:先别管那些,你准备的咋样了,让我看看。
黄晓婉:看什么,我什么也没写呀。也没想清楚呢。
高新(简直是怒目圆睁):啥!晓婉你拿我的话当啥了?你怎么主意这么正呀!你是不是打定主义要离开这个厂子?不管我说啥都没用?
黄晓婉:不是的,书记,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是有一个框架在脑子里,但真的还没理清。
高新:你说说,让我听听。
黄晓婉:我是这么想的,……
第19场
下午在厂会议室厂党政联席座谈会正在进行,在座的厂级领导,党委委员都认真地听着在场的团支部书记和厂团委委员们就如何做好厂团委工作的发言。正在发言的是六车间小丛。
小丛:我认为企业团委工作的中心就是让青工形成合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那么这个合力就应该结合青年人的特点多搞点独具特色的活动,换起青工的激情,我的想法是可以搞点厂史,厂风教育,也可以搞点寓教于乐的活动。我先说这些吧。
武策::谁接着说呢,大家随便说,也可以想哪说哪,(科长把目光停留在黄晓婉身上)二车间是咱厂青工最多的部门,应该最有发言权,那就请二车间团支部书记说说。
黄晓婉(微微歉了一下身子):我刚接手没几天还是多听听大家的吧。
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是一位看上去很威严的知识分子型领导,他看了一眼黄晓婉):是呀,前段时间你们车间搞的不错,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武策:你就说吧,不要有顾虑,随便说,对了,错了都没关系。
黄晓婉:那好吧,由于我是刚刚作这份工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还望在座的领导和同事指正。我是这么想的,做好企业团委工作只要抓住三个点就行。即:出发点、立足点、落角点。
找准团委工作的出发点,是团委工作的重点,我认为围绕厂子经济工作这一宗旨应该是现阶段厂团委工作的出发点;把立足点放在解决好青工对团委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抓住青工思想脉搏,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上;最后落角在如何最大限度调动青工积极性使其创造性的投入工作,使其尽快成材上。如果这三点的问题都得到解决,那团委工作就发挥了其应该有的作用。我就先说这些吧,谢谢。
黄晓婉那看似并不出奇的演说在厂党委书记那儿却掀起不小的震动。会议继续着……
第20场
黄晓婉开完会刚走到门口,就见高新从楼上下来直向她摆手她停住脚步。
高新:咋样?
黄晓婉:不算太好。
高新:咋说?
黄晓婉:我和大家的意见不太一致,可能是我对团的工作理解有偏差。
高新:(她一见黄晓婉那不自信的表情)是这样,不过,结果还没出来,你也别太不自信了,兴许是他们理解的不对。
黄晓婉:书记,没有和大家产生共识应该是我的问题吧。
高新: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不过别太在意了,我去行政楼看看,你先回去吧。
黄晓婉明白这是高新在安慰她,看着用心良苦的书记,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没在说话只是点点头。
第21场
刚刚开完会回到办公室的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正在倒水,这时武策敲门进来。
书记:来,怎么样,有意中人了吗?
武策:我看六车间小丛不错。小伙子稳重,是厂团委委员,也是小毕推荐的对象。再说六车间团支部工作在厂里也是有目共睹的。您怎么看呢?
书记:小丛,确实不错,不过我更欣赏二车间那个叫黄晓婉的。不觉得她很有见树吗?话不多却句句在理。
武策:小黄呀,也不错。只是她是今年刚分来的大学生,才当团支部书记两个来月,威信和基础不扎实呀。
书记:是吗,才当两个月的团支部书记?小丛呢,几年了?他们俩谁对这份工作的理解更深刻呢?
武策:这个,单从发言看,我承认小黄更适合,但今天不过是演讲,纸上谈兵,和实际工作是有相当的区别的。
书记:思想和观念的差距不是简单的实干就能弥补的。这样吧,你把她的档案拿来让我看看。
武策:是,用不用再考虑一下。
书记:小武呀,企业要发展需要好的人才。有胆实,有能力的人我们还拒之千里那是件很可怕的事呀!也是会误大事的。你记住了,以后再考察一个人最主要就是看他是不是有创造力,和探究精神。我认为黄晓婉就是一个的探究精神的人。一个上任刚两个月的基层团干部能对团的工作提出鲜明的观点,说明她用心思考了,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大多数年轻人身上缺少的东西。小丛就是一个例子,他的谈话纯属于经验之谈,豪无洞察力和创造力,没有多少可塑造的潜质。其实这也给你们组织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现在的大学生可不都是吃醋的。对了,我忽然想起“十一”厂歌咏比赛她是不是朗诵诗了?对了,好像是和小邹。那诗歌如果是她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