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莺莺传 > 第54部分

第54部分(1 / 2)

>定有用的。

赵蓉蓉把这些药物用竹篮子装好,正付钱的时候小伙计拿出一个瓷瓶子给两姐妹看:“据说是身毒国来的花露水,最适合用来涂蚊虫叮咬,而且还特别香!现在满扬州来的姐儿都用这个,姐儿们买一瓶吧。”

赵莺莺在宫里好东西不知道见了多少,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什么身毒国的花露水——身毒国的花露水名气很大的,每年都有上贡。流入民间则并不多见,这是因为他们本国产的也不多。

倒是广州那边据说有很多仿制身毒国花露水的,做的最好的能有七八成像。不过这家药铺里的赵莺莺一看就知道,连广州货都不是,不是苏州来的就是杭州来的。

只不过这番见解并不好当着赵蓉蓉的面说,她只能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样子,摇头拒绝:“这个就不要了,你们这里有痱子粉吗?啊,大姐,你要花露水吗?”

赵莺莺忽然想起她不喜欢不代表赵蓉蓉不喜欢,不过赵蓉蓉似乎也不大喜欢花露水的味道,自然是摇头的。

小伙计没有卖出花露水也不觉得可惜,把瓷瓶子收起来就翻出了痱子粉:“这是加了冰片的,您要称多少,要个粉盒吗?”

“先称二两就够了,不要粉盒。”家里的痱子粉已经见底了,赵莺莺夏天背上又一贯爱长痱子,所以才想到就问起了痱子粉。至于说粉盒,这就像是打酱油时候的酱油瓶。一般人家肯定是事先准备有酱油瓶的,但是架不住极少数的人没有。

粉盒也是一样,要是没有的话药铺就会卖赵莺莺一个。虽然是小生意,但多赚一文是一文,这些人是生意经是很精明的。

离了药铺就往凉席铺去,虽然杂货店也有卖凉席这些,但是专门的凉席铺种类花样更多,可选择也就更广了。反正都是一条街上的,并不多费赵莺莺赵蓉蓉两姐妹的脚力。

凉席的种类是很多的,有灯心草的、芦苇的、竹子的等等。赵莺莺家以前用的是薄竹片做的。这种最便宜,也只有这种才会有破一个洞这样的事——这种是用编织的方法把薄竹片编起来,更像是纺织品。

而别的更多是用一整根整整齐齐排下来,最后成为一床凉席。这种凉席更费料,但也有好处,更加经久耐用。

最终赵莺莺和赵蓉蓉选了几床厚竹的,这种睡上去最凉快。主人家一边笑着给她们结账一边道:“姐儿们以后就知道了,这种凉席最是经用,十几年也不会坏,坏了也要修补,只不过重新用绳子加固而已。更重要的是越用越温润,越睡越凉快!”

赵莺莺看这家的东西确实不错,干脆一事不烦二主。笑着道:“老丈,您这里的竹床也不错,要是我们再买两张竹床,您给我们再算便宜一点儿怎么样?”

竹床的生意当然比凉席的要大,老板立刻惊喜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多买一些本来就该多一点折扣。姐儿们先来看一看我家的竹床,都是老师傅做的,别的不敢说,用料用工就是实在。虽然不比一些老店有名气,但是内里可不比他们差!”

赵莺莺赵蓉蓉两个又讲价,这是赵蓉蓉熟练的,一切就交给他。等到最后会账,关于送货上门的事情掌柜的满口答应:“姐儿家住哪里,待会就让伙计用大车送到家里。”

这种沉重的东西要负责送货上门几乎是商家默认的事情,不过一般也不会太远就是——一样普普通通的东西,你家住城南,特意去到城东买,这似乎也很少见了。

赵莺莺赵蓉蓉两个说了家里所在,觉得没什么可买的了,就转而家去。这条甘泉街是她们两个逛的熟悉的,并没有什么多玩儿一会儿的想法。

只不过转身的时候正好遇上了老熟人——确实是老熟人了,只不过赵莺莺感觉自己很久没见过她了。正是赵莺莺和赵蓉蓉的大堂姐赵蕙蕙,赵莺莺一家还在赵家小院的时候她根本不迈出门槛。

当时一直躲着不见人,一个屋檐底下倒像是不认识的。没想到这时候到了外头反而就遇上了。

赵蕙蕙似乎觉得有些尴尬,对赵蓉蓉点点头:“蓉姐儿莺姐儿出门买东西?”

赵蓉蓉面无表情答道:“买些过夏的东西,已经买完了——你还有事吧?你先忙,我和莺姐儿家里还有事。”

赵蕙蕙眼睛死死地盯着赵蓉蓉的背影,那明显是新做的薄衫和裙子,簇新的样子,料子也正合适这个季节穿。赵蓉蓉和赵莺莺两姐妹是一色一样的,走在路上就很齐整。

还有赵蓉蓉耳朵上打秋千的银杏子银耳环,手上胡珠串的链子——每一样都在刺赵蕙蕙的眼。同样都是被退亲了,赵蓉蓉好像过的比以前还好了,但是她就只能在家落她母亲的埋怨。

“这事儿也黄了,你现在还有什么指望?只怕一般人家也进不了了。干脆再等一等,你给家里做两年活儿再说——到时候那些等着娶媳妇的人家哪里还会计较你现在的一点小事。”

可是那样的人家也是最不好的人家啊!

赵蕙蕙知道这件事不关赵蓉蓉的事,但是她能怨恨谁?她只能怨恨赵蓉蓉,明明她们两个遇到的是一样的事儿,凭什么最终却这么不同?

第64章

明晃晃的太阳当空挂; 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天气已经有些热了。大姑娘小媳妇的大都躲在家里,或者操持家务或者做一做女红; 只有家里困难非要女子也出外打混的人家才会例外。

赵莺莺一家当然不是这之列; 如今赵莺莺家的染坊越发兴旺了。蓝白布的订单一直在下,虽然没有成为大流行,但细水长流的更让人安心——赵吉早就估摸着蓝白布无法成为特别时兴的花样。

卖给富贵人家吧; 人家嫌太朴素寻常,卖给穷人家吧; 人家又觉得太贵,等于是两边都不讨好。唯一的好处是蓝白布算是个稀奇; 物以稀为贵; 总有一些富贵人家愿意买来显摆自身。而且这蓝白布至少在扬州只有赵吉能染; 这就等于是独门生意了。算起来也赚的不少了。

而且靠着蓝白布; 赵吉逐渐认识了一些布庄绸缎庄的大老板; 勤于走动; 时常问候。长久下来多少留个印象,混个眼熟; 人家要是没有自己合作的染坊,或者有的时候活儿多活儿急; 一下就想起赵吉来了。

因此染坊的活计越来越多,赵家日子自然也就越来越滋润了。过去四月算账,一个月就进账二十多两,这可是以前染坊一年才能有的进项!

有了这些进项,赵吉和王氏不仅把之前买房子倒拿赵莺莺的银子给抹平了; 还有了结余。靠着这样的红火,赵家一家越过越松快。

气候热起来之后,家里人不仅少出门,还买了许多绿豆之类消暑之物,每天都有绿豆汤、酸梅汤供应。准备起夏季衣裳也一点不吝啬,王氏特意去布庄挑选了好夏布,准备给家里人都做一套新夏裳,和以前的旧的换着穿。

王婆子来串门的时候就看到了已经裁剪到一半的夏裳,王氏自然没空做这些,这都是赵蓉蓉和赵莺莺一起做的——赵莺莺今年也开始‘学’裁剪了。表现的一学就会,不过王氏和赵蓉蓉等人似乎对赵莺莺在女红上的天赋已经习惯了,并没有什么惊讶的样子。

“好巧的手艺。”王婆子捧着夏裳啧啧称赞。

要知道剪裁在女红里面算不得格外难的,所以剪裁也是学的比较早的手艺——因为华夏衣冠自有定例,就算所谓新的流行风尚,也不过就是换个花样,少有衣服本身的制式都换的。

所以知道几个制式,然后按照每个人的身量调整就是了。而且华夏衣冠还不讲究贴身,所谓量体裁衣,一般人家也不要求格外精确。这即是说,手艺平平也能照样供应一家人穿衣。

“做这一身衣裳费多少布料?”王婆子又问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