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莺莺传 > 第58部分

第58部分(1 / 2)

>  粮店的人到赵家也并不是所有人家都没有看见,麦瑞娘她娘舅正好看了个正着。中饭之后来赵家寻王氏:“赵三嫂子,刚刚晌午时候是粮店的车吧?来你家送粮食?我看见觉得有不少啊!”

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王氏道:“这日子怪的很,这样热的气候,夏收不用指望了,下一季的播种肯定也大受影响——今年粮食看起来要涨!我想着趁着粮价还不算吓人的时候存一点儿。若是后面粮价恢复了,这亏的也不算多。但要是粮价真起来了一段时间,这些就派上用场了。”

扬州的粮价是不可能一直维持高位的,百姓受不了哇!往深了说,哪里的粮价都不可能维持在高位,一直维持的话那就是逼着老百姓去死!但是维持一段时间是很有可能的。

其实王氏的所作所为并不算扎眼,这些日子没有买粮存粮的人家有很多,但是有这个意识的人家也不少。以前王氏没观察不觉得,等到自己有这个打算的时候再去看,就觉得这样做的人格外多了。

麦瑞娘她娘听着王氏的话缓缓点头,叹了一口气:“道理是这个道理,有个预备心里都安定许多。只不过不是人人都想赵三嫂子你家这样好过,一下就能出手买这许多粮食。”

听到这里王氏就不搭腔了,她摸不准麦瑞娘她娘到底只是感叹,还是有借钱的意思。不过无论哪一种都不好回答,于是她干脆不回答,只微微一笑作为应对。

麦瑞娘她娘又絮絮叨叨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才走,走的时候也长吁短叹。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氏就和家里人说了这件事,方婆子见人多。一语断定:“麦家的定是也想存些粮食了,只不过家里无钱,摆布不开。”

麦瑞娘和赵蓉蓉交好,赵莺莺知道她家多一些。按理来说,他们一家四口人,除了麦瑞娘是个未出阁的女孩子不好出门,其他三口人都是有活做的!这样的人家不应该如何难过啊!

只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三口人做活本就不是什么来钱多的活儿,再加上麦家老人还在,每个月都要按时送钱送粮——麦瑞娘的爹是个大孝子,在这上面从来不打一点折扣!

不过说是这么说,麦瑞娘她娘第二天就买了一些粮食。没有赵家这样多,但也足够她家吃一个多月了。一路上她是跟着粮店的车过来的,也有相熟的街坊邻里询问。

对此她说的很清楚:“最近粮店里的粮食一天一个价,实在不敢等下去了。谁知道等到最后是粮价跌下来,还是一日还比一日高?现在买进来或许会吃亏。。。但,图个心安吧!”

之后赵莺莺从麦瑞娘那里知道她娘是把她出家时候的一只银手镯拿出来了,这才能在现在买那些粮食。

赵莺莺如今已经放松下来了,至少他们家储存了足够的粮食。无论是大旱还是大涝,总之他们家都是好好的。至于剩下的,她打算做的其他的事情,这就需要慢慢来了。

她只能看一步走一步,就像这次一样,看到有大旱的可能性,提醒自家买粮防备。这虽然显得她是过于人小鬼大了些,但至少还在正常范围内,想到她平常就是一个老成孩子,也不是太奇怪。

大涝的防备也一样,天上一滴雨都不下的时候你和人说要大涝。赵莺莺代入自己,觉得自己也是不会信的。所以她打算等到开始下雨的时候再说其他的事情,虽然这就错过了最佳应对,但也不错了。

当然,有觉得赵家做的对的,就有觉得赵家做的可笑的。

“这就是吃饱了撑的,显摆自己有钱吧!我们这里是什么地方?扬州!大运河的边上,背靠鱼米之乡,哪里缺粮都不可能这里缺粮!等着看吧,最多再等几日,粮价一般人受不住之后官府就要想办法。”

这话说的很对,扬州确实不会缺粮,但是会不会缺粮有时候和粮价高不高其实是两回事。像赵莺莺就听说过山东大旱饿死了几十万人,有的县里几乎没有活人了。但是山东境内一些为了平抑粮价而建造的粮仓在人死光了之后都是满的。。。。。。

只能说这里面有很复杂的东西,绝不是一班没有什么见识和心机的人可以推测的。赵莺莺上辈子算是见识过一些东西了,可是她依旧不能在这种事上做出什么推断。

凭她粗浅的理解,大概就是粮商想赚钱,谁也拦不住。最多。。。最多就是留一些余地,不会逼死人。话说在扬州的地界如果真是逼死人,那该是粮商不想活命了吧。

这里可不是穷乡僻壤,那些地方有的粮商和底下的小吏勾结,不要说作死地加价卖粮了,就连想干预这件事的县令都敢杀。事后找个理由搪塞,朝廷重新派个县令就是了。

换成是扬州,什么事情都能闹到天下皆知,所以这些人在这里做事多少都会讲究一些收敛一些。

不过这些议论赵家的人不一定是对赵家有什么坏心,只不过是存下粮食的人家和没有买粮食的人家天然站成了两派。每一个人都想说明自己这边更好——听起来很奇怪,这有什么用吗?有什么意义吗?

其实很好理解,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所以每个人都是很不知所措的。为了缓解自己的惶恐,不断肯定自己做得是对的,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

王氏一个劲认为存粮食好,这也是一个道理。

这种时候每个人都是煎熬的,因为不知道将来会怎样。老天爷好像是知道人的这种煎熬一样,故意使坏要延长这种煎熬——天气始终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既没有下雨结束这场大旱,也没有发生别的预兆,表示这场大旱会一直下去。

而粮店的粮价在这种情况下和之前没有什么不同,依旧在缓慢但是坚定地上涨。这倒是让一些买了粮食的人觉得高兴,即使这对于自家来说并不算赚到了。

人嘛,感觉都是在对比中产生的。现在粮价上涨其实对已经买粮的人来说毫无意义,反正他们钱也花了。但是因为粮价持续上涨,后面的人买粮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简而言之就是,我倒霉不要紧,只要有人比我更倒霉就可以了。

不过粮价涨到现在,可以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太大了,除非出现新的大变动。

赵莺莺知道这个大变动是大涝,不过其他人是还不知道的。所以即使是没提前买粮食的也不过抱怨两句,还不至于真的恐慌。

随着节气变动,天气越来越热,夏季已经进入最盛的时候。往年这时候就热的够呛,再加上今年的干旱,那就更不用提了。人根本不能出门,一瞬被就要本晒成干!然而呆在家里也不见得多好,那就是一个蒸笼,恨不得把人给蒸熟了。

赵家还好,赵家有一口井。靠着这口井可以凉西瓜、凉蔬果,甚至井水提上来放进屋子里还能让室内凉快一点。睡觉之前擦洗竹席也好使,至少睡上去的时候席子就是冰冰凉凉的了。

而借着这一丝难得的凉意,赵家人就能还算安稳地入睡。

天渐渐暗了下来,染坊里收工,前院饭菜也上桌了。赵蒙想往常一样一桶水一桶水地打起来,然后往院子的青石板砖地面一泼,‘兹啦’一声响,水汽就被蒸起来了。

就这样一桶一桶地泼,等到整个院子都浇上水之后,赵蒙才从赵莺莺手里接过饭碗吃饭——这才浇第一次,等到吃饭之后滚烫的青石板就能把地面蒸的半干。那时候就再打水泼地,和第一次一样。

今天吃的清爽,或者说最近都吃的清爽。一盘凉拌生黄瓜,里面放的是绵密的白糖。然后是一盘盘的酸菜,有酸豆角、酸黄瓜、酸榨菜、酸刀豆,反正讲究一个开胃爽口。

最后才是今天唯一一道开火做的菜,豆腐鱼头汤。然而看上去也是清清白白的,绝不会让人觉得腻的慌!

饭也上来了,是用竹笸箩装着的。蒸好的饭盛在竹笸箩里,上桌之前已经过了一道凉水了,这时候吃就是夏天吃的最多的过水饭。

因为晚饭准备的合适,即使天气很热让人食欲不振,赵家都正常吃饭了。而吃过饭之后所有人还有工作。

赵吉和赵蒙要给地面浇第二次水,王氏赵蓉蓉则是要把竹床搬出来,然后打上来一桶井水反复擦洗。然后一家人轮换着洗澡,最后竹床上乘凉。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