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莺莺传 > 第64部分

第64部分(1 / 2)

>  “我们乡下的地先是旱,然后又是淹,一年的收成没有了。娘说看样子第二年指望也不大,我不知道为什么娘说第二年指望也不大。总之后来就跟着里长一起跑到扬州城里了。”

赵莺莺当时也不明白,但是后来懂了一点。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家里实在活不下去了,只能来扬州。遭灾的乡下跑到就近的城市那是本能,因为城里最怕的就是难民越聚越多,最后发生乱子。

为了抑制乱子,官府还有富户都会出粮食施粥。有这一碗粥在眼前吊着,人就无法真的下定决心铤而走险。虽然那一碗粥又少又薄,有时候还抢不到,很多人就在这种越来越虚弱中饿死了。

另一个原因则更加残酷,因为水涨起来了谁也说不好会不会决堤——一想到河堤是官老爷们修的,大家心里就直打鼓,谁知道当时贪了多少两银子进自己的腰包,最后剩下一个豆腐渣般的堤坝。

虽然黄河两岸决堤更多一些,但是运河和长江这边也不是没有这样危险的事呢!最多就是没有黄河那边那么大的决堤而已。

而临近扬州的地方这段时间就很危险了,因为扬州是不容有失的,所以在堤坝眼见得要出问题的时候,上头必然要选一个地方泄洪。这说的好听,叫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对于被选中做泄洪区的百姓而言,这是何等的残忍。

虽然泄洪之前会提前通知撤出,但是东西财务肯定是来不及带出来了,最多就是带一点最要紧的。而后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乡被淹没,不知道是骂老天还是骂官府。

这个时候家里不可靠,只有扬州最可靠。因为朝廷是不会让这里出事的,这就是这些百姓积累下来的经验。

“你怎么这么喜欢打听这些,怎么,你是扬州来的?”

“对,我是扬州来的。”

这是赵莺莺那时候和隔壁新买的扬州小丫头的对话,多少次午夜梦回都是这一段,所以才能字字清楚。

“扬州那边今年乱的很,城里人应该好一些吧。反正我们这些乡下过去的都是在破庙、会馆、烂房子凑合。不然有亲戚在城里的能想办法住到亲戚家里去,不过很多人这时候就不认亲戚了。”

“我家也有亲戚,是个远亲,那时候敲门叫了好久,反正没人来应门。我娘说不能怪他们,这时候能保住自家就不错了,把人接进来又能怎么样?多几张嘴可不是小事啊。”

赵莺莺还听隔壁人家的小丫头说了那时候扬州穷人家挨不住了卖儿卖女的事情——当然,大多是扬州乡下的,只有少数才是扬州城里的。大概是晓得赵莺莺是同乡,所以她说了很多。

那些事赵莺莺记得很多,所以心中挂着事。明知道这场灾自家应该能挨过去么,但是那一刀没有落下来,心中就惴惴不安。

看向王氏和赵吉,她忽然很想立刻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回到这个家已经一年了,过去十多年的习惯就已经被洗掉。相比较独立自强地自己忍受,她现在更想依靠家人。

第73章

雨一直不停地下; 到了第二天早上起来,赵莺莺睁眼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趴在窗户边看天。雨是比昨天小一些了; 但是缠缠绵绵的样子完全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除了赵莺莺并没有人开始为这个忧虑; 一个是所有人才从下雨的喜悦中走出来,感觉上并没有下多久的雨。至少相较于那段一直不下雨的日子,这不过才两三日而已; 这是一种感觉上的麻痹。

另一个就是雨确实小了一些,这就让一些注意雨势的人也放心下来了; 这样看起来像是与随时随地可能停一样,既然是这样; 那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但是赵莺莺知道; 这件事没完!老天爷就是换着法子折腾人呢!

知道是知道; 但是说出来就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了。她必须要像上次学习; 不能直说; 而是要婉转; 四两拨千斤达到提醒家人的目的——说的容易,实际上从第一天开始下雨的时候她就在想该怎么说了; 但是到现在还拿不定主意。

“莺姐儿,起了没有!”

赵莺莺发了一会儿呆; 就听到大姐赵蓉蓉在叫自己,连忙应道:“起了,起了!”

然后麻麻利利地收拾自己,等到洗漱完毕,赵蓉蓉分给她一定斗笠:“今日我们两个出门买菜; 只要是看看菜市场上有没有菜了。”

赵家其实用不着日日出门买菜,像是昨日的剩菜加上豆芽,应付今日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可是菜市场萧条了许久,这几天下雨就更冷清了,王氏总觉得要多盯着菜市场一些,什么时候有大菜贩运菜过来,错过了就不好了。

今天雨小一些,王氏也更放心两个女儿出门,叮嘱之后就给了她们菜钱:“多看看那些能储存的菜蔬,要是看到好的赶紧买下来!就算这雨下下来了,咱们扬州缺菜吃还得好一段时间呢!”

赵莺莺和赵蓉蓉应声就出门了。

太平巷子周围有三个比较大的菜市场,赵莺莺一家平常去的并不是最近的一处,但是那一处最大,而且是走甘泉街过去,算是走习惯了。今天也不例外,姐妹两个就是往那边去的。

一路上遇到不少熟人,都是打着伞提着菜篮子,显然都是早间赶去买菜的。中间居然还遇到了麦瑞娘,她赶紧跟上赵家姐妹:“你们两个也帮家里买菜呀!”

赵蓉蓉点头:“饭桌上缺菜恐怕还有一段时间,我家离每日都要去菜市场看的,免得有什么菜来了,最后却错过了。”

麦瑞娘听到这话不免苦了脸:“竟是这样!我还以为下了雨,这时候拿钱去菜市场就一定能有菜吃呢!我家都吃了一个多月的酱菜咸菜了,实在受不了!没想到好容易说动我娘给钱买菜,竟然是这样的。”

赵蓉蓉安慰:“事情也不一定那么糟糕,而且这些日子菜市场都是有菜的,只不过菜的样子都不大好,要仔细挑选才能挑到好的。”

菜市场其实就反应了现在扬州真实的样子,赵莺莺忍不住心中暗想——表面上一切灾难都已经结束了,以后会慢慢回复过来。但其实事情还糟糕的很,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赵莺莺和赵蓉蓉走了一圈,并没有见到什么好菜,正准备打道回府。赵莺莺忽然眼前一亮:“姐,有人卖豆腐!”

趁着还没有人看到这个正在出摊的摊子,赵莺莺抢步上前。不是她急躁,而是菜市场里大家都盯着,她们两个小姑娘要是落在人后了,可抢不过那些健壮妇女。

赵蓉蓉也反应过来,赶紧跟着赵莺莺上前。问价的结果是这些豆腐比以往贵了两倍。但是考虑到现在黄豆作为粮食的价格还没有下来多少,这也不算坑人了。于是也不犹豫,赵莺莺张口就要了四块豆腐。

四块豆腐不要说一顿了,就是一日三餐吃,一天也吃不完。不过这种雨天,豆腐留个两天还是做得到的,所以赵蓉蓉并没有对赵莺莺买下两块豆腐的事情说什么。

再说了,赵家也好久没吃到豆腐了,从粮食不好买起,做豆腐的人就不再做豆腐了。现在想想看,四块豆腐也不是很难解决啊。一块切成三角形用油煎,油汪汪香喷喷。一块可以做豆腐汤,鲜嫩清爽。一块做小葱拌豆腐也是爽口的不行,最后一块还能用大酱来烧。。。。。。

这样想一想,四块还可能不够吃呢!

回家之后赵莺莺举起放豆腐的菜篮子给王氏看,王氏果然十分高兴:“行啊,居然让你们给遇到卖豆腐的了!这都多少日子不见菜市场卖豆腐了!今天咱们家先煎一盘豆腐出来吃。”

旁边方婆子则是道:“前些日子粮食那么金贵,就是有黄豆谁又舍得磨豆腐。现在好了,做豆腐的人家一定是想趁着现在价高,先赚一笔再说。”

赵蓉蓉笑着抖抖清油布伞上的水珠:“今日恐怕是那卖豆腐的这么久了第一次来,我们快走的时候才来摆摊。还好莺姐儿眼睛尖一下看到了,不然后头看到恐怕挤不进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