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莺莺传 > 第147部分

第147部分(1 / 2)

>的能力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总共三两珠子,能穿好多珠花了,而她挑这些根本没花多少功夫。比旁的人挑的快,东西也好的多,旁边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羡慕地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买好了珠子,赵莺莺发现崔本还是有些心不在焉。她知道这是方才解签师傅说话之后的事,这种事还真不好开导。

对于这类事,从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使是并不笃信神佛的人,乍抽到下下签,恐怕心里也会有些疙瘩吧。想着这个赵莺莺只能摇了摇崔本的手臂:“你还在为那事儿忧心?我看你很不必这样。你看看我,拿的是上上签,问的是运势。要是我们两个的姻缘不顺,我焉能有这个签?”

说着赵莺莺眼睛眯了起来,变得有些威胁:“还是说,在你心里,问姻缘的对象不是我,所以才有这个结果的?”

崔本确实有些为这个事情走神,可是当赵莺莺这么说的时候他那里还能出神。立刻回过神来道:“问姻缘当时问的是和你的。。。你别多心,我其实不信这个的,但是轮到头上就担心起来了。”

大概是关心则乱吧,崔本看着摆弄买来珠子的赵莺莺,他比她高了足足一个头,能看到她额头上细碎的透明的绒毛。似乎是一个小孩子,又似乎是一个大丫头了。

“算了,不说这个了。天色差不多了,就在大明寺这边吃晚饭行吗?天黑的早,吃饭之后租马车去小秦淮河那边看灯倒是正合适。”崔本指着一家看着挺干净的小食摊问赵莺莺。

赵莺莺当然无不可,而且他相信崔本也不是随便选的食摊。是的,崔本并没有继承崔父的厨艺,可是他们这些崔家兄弟全都被那样的爹养得嘴刁了,不好的不吃。外头吃饭,无论是大酒楼还是小食摊,都能一眼看出门道。

这是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小食摊,主要卖些馄饨、汤面、羊杂汤之类,旁的小菜多是些泡菜、卤菜提前做好的。赵莺莺和崔本过来,赵莺莺却不点菜,让崔本来:“谁不知道你家学渊源,我等着吃现成的就是了。”

崔本忽然就心情好了起来——赵莺莺对他像是一个极熟的人一样了,谁能想到今日之前其实还很生疏呢。这种亲切让崔本既喜欢又踏实,最后抵消之前没由来担心的踏实

第150章

玩的时候不觉察; 好像也没做什么; 走走看看的就极晚了。送人回来的时候还觉得太早呢!等到太平巷子这边才想到不妥之处——哪家的丈母娘岳父会喜欢女儿这么迟回来?就算当面不说; 只怕心里也有埋怨。

赵莺莺一开始不明白崔本说这个是什么意思,等到回过神来只能低头闷笑。至于崔本纳闷问她笑什么,她只摆手不说话。

“你少想一些吧; 哪里来的那么多不好; 只怕我娘高兴还来不及——最要紧的是讨的我喜欢。若是我喜欢; 总是我娘不太喜欢你; 我们的婚事也稳当的很。若是我不喜欢; 那就是我娘我爹再看重; 也能折腾起来。”

“那。。。你喜不喜欢?”

赵莺莺没想到崔本会这样应答,一时无话可说; 最后才讷讷道:“看看; 再看看!”

时间已经过去好几日了,想起这件事赵莺莺依旧会觉得气不顺。倒不是她小心眼; 纯粹只是害羞而已; 只要一想起这件事便会格外不知所措。表现在外就是这几日赵莺莺格外勤快,帮着王氏置备各种年事。

“今年家里人都各做一套冬衣,莺姐儿,待会儿你和芹姐儿一起去弹棉花的那里定一些棉絮来。”王氏一边记账; 一边安排家里种种。

过年做新衣似乎是很寻常的事情,其实不然,只有真正的小康人家以上才能每年过年的时候都做一身新衣。更多的人家所谓做新衣,只是把以前旧冬衣的棉絮拿出来,重新弹的蓬松了,再用上新面子,这就是新衣了。

为什么不用新棉絮?那自然是因为棉絮很贵,一套冬衣所需的棉絮可比袄面子来的价高。而且这和里子一样都是在里面看不到的,所以很多人就在这上头节省了。这样只花了一件单衣的钱,最后却得了冬衣的面子,谁不喜欢?

赵莺莺应了一声,这就要去叫赵芹芹出门,王氏又叫住了她:“等等,莺姐儿,你再让弹棉花的匠人做八床棉被来,要结结实实的八铺八盖。我差点忘记了,这是你嫁妆里面用的着的。等到明年的时候在筹备也可以,不过到时候是事到临头,可别漏了什么,还是这时候就准备吧。”

这时候赵莺莺对自己的嫁妆就不能那么坦然了,脸上飞起一片霞红。咬了咬嘴唇,最终也没有说什么。只不过正要走的时候再次被王氏叫住了,王氏这时候自己都在拍自己的额头。

“这件事儿明明写在单子上了的,这时候和你说又险些忘记了。这记性啊,真是一年不如一年——莺姐儿,那棉花被子只做八铺六盖,剩下两盖问匠人又没有蚕丝的。若是有的话,让做蚕丝的。天气热起来的时候还是蚕丝被好,听说又轻又薄呢。”王氏之前就想过这件事,还特意记下来了,谁曾想事到临头又差点忘记了。

关于蚕丝被好不好,赵莺莺其实比王氏要了解的多。上辈子的时候她春秋两季就多睡蚕丝被,天气微热的时候不盖被子不成,盖棉被又盖不住,这时候上蚕丝被最合适。轻薄舒适,可比棉被强得多。

到这辈子,赵莺莺还没有盖过蚕丝被。倒不是因为蚕丝被价格贵,以至于赵家用不起。再如何昂贵那也是一般的用品而已,赵家哪里到了用不起的地步。只不过赵家原本不是用这种东西的人,所以有钱了也不知道要买这个。这也是当初为什么赵蓉蓉的嫁妆里面没有这个的关系。

至于现在王氏想起这个来了,那也是偶然间听人说了而已。既然人家都有了,自家女儿陪嫁怎么能没有?王氏就是这么想的。

赵莺莺也很喜欢蚕丝被,也觉得陪嫁里面有这个很好,所以也就顺顺当当地答应下来了。然后到赵芹芹房里叫她:“出门了,你不是总惦记着出门去玩?现在出门去不去?”

“去的,当然去的,二姐姐你等等我!”赵芹芹听说可以出门,跑的比谁都快。

太平巷子并没有弹棉花的匠人,甘泉街上也没有——弹棉花也就是赚个辛苦钱而已,根本不可能赚回大街上的门面租金,所以弹棉花的匠人都只会在巷子里家户人家做生意。

太平巷子附近最近的一家弹棉花的在赵莺莺外婆家小三巷那边,赵莺莺家每当做新被子,或者买棉絮做冬衣都是到他家来。这家并不是扬州城里人,据说是下面高邮县城乡下来的。是遭了灾后家乡生活不下去来扬州讨生活,万幸有一门手艺,一家上下在扬州倒生活了下来。

赵莺莺赵芹芹来到这边的时候他家门是开着的,这并不奇怪,现在正是他家一年中生意的高峰期,人来人往不曾断绝,这种时候开着门也省事。

赵莺莺进去之前这里已经有人了,三三两两,有看棉絮的,也有和匠人老婆说定弹棉被的。那匠人老婆并不识字,说定之后就把匠人提前写好的文契拿出来,这只要定棉被的人签字画押就够了。

赵莺莺赵芹芹两个站在弹棉花匠人不远处,随着‘嗡嗡’声,一朵朵棉花越来越蓬松,还有一些细小的棉花飞了起来又落了下去。但也有一些没有再落下去,沾在了匠人的头上、衣服上,甚至会飞到房梁上。

赵莺莺看到弹棉花的匠人口鼻上围着一块布,晓得他们赚钱也不容易。这种飞来飞去的细小棉絮就如同灰尘一般,对人的肺很不好。很多弹棉花的匠人的肺都有毛病,晚年难过啊。

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依旧坚持做这份活儿,就像这个城市里很多讨生活的其他人一样。相比起多年以后的晚年,摆在眼前不饿肚子这件事显然重要也紧迫的多。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