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其他类型 > 这世间的美好,不多也不少 > 我眼中的金卡戴珊现象

我眼中的金卡戴珊现象(1 / 2)

圣诞前某晚去超市购物,因为过节的缘故吧,本来是平时人很少的时段,现在收银台前居然排起长队。等候的闲暇,我不经意间扫过旁边的货架,一对硕大熟悉的屁股蛋映入眼帘。那是一本娱乐杂志的封面,尽管我对明星八卦不感兴趣,也知之甚少,但屁股的主人却是个例外。她如此强迫性地进入我的视野,铺天盖地,想错过她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她就是美国娱乐圈名媛,金·卡戴珊。

说起娱乐圈,大家自然会想到唱歌、跳舞、演戏等,但这个来自加州、拥有夸张身体曲线的女人一项都不会,却在《福布斯》2015年全球年收入最高的文体名人中以5200万美元名列第33位,把很多大牌明星远远地甩在身后,绝对颠覆人们的常识。

她的成名源于美国网络电视台e!的一档系列节目《与卡戴珊同行》,作为女主角的她被称为史上最成功的真人秀明星。说来也是我有眼不识泰山,第一次见到她就不喜欢,尽管她阵仗十足,但矫揉造作得让人难受。渐渐地,她来势更猛,满世界充斥着她的绯闻,我对她的厌烦加一个更字,但对人家吸金的本领又难免有点酸不溜秋。

探究金蹿红的原因,不能脱离她的家庭背景。先说她妈克里斯·詹纳。克里斯60多岁,欧洲移民后裔,出身普通,高中毕业后当过空姐,23岁嫁给律师兼商人罗伯特·卡戴珊,生有三女一男,后离异,与著名田径运动员布鲁斯·詹纳结婚,生有二女。于是这六个孩子成为这档真人秀的主要班底,她作为总策划,被称为成功的营销专家和商界女强人。

金的生父罗伯特是第三代亚美尼亚人,原是律师,后成功投身音乐产业,身家丰厚。罗伯特与橄榄球巨星辛普森是多年密友,还作为后者杀妻案梦之队辩护律师团的成员声名鹊起。金的继父布鲁斯是1976年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冠军,退役后进入媒体,担任体育解说和名人访谈等节目,著书立说,身价同样不菲。

可见金是位名副其实的富家女。她有快乐的童年,上著名私校,生日派对在迈克尔·杰克逊的私人庄园举行,闺蜜是希尔顿家族的继承人帕里斯,教父是辛普森,十几岁就进入父亲的音乐公司。万千粉丝难得一睹芳容的文体明星,对她来说则是见怪不怪。好莱坞、比弗利山庄、财富、地位、时尚、奢华……注入这个女孩的每个细胞。

可惜她的才智实在有限,除了19岁就跟人私奔、出轨、离婚、频繁更换男友,在事业上并无太多建树。直到2007年底,布鲁斯作为好莱坞电视制作人,以卡戴珊和詹纳混合家庭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为重点,出品了真人秀《与卡戴珊同行》,把继女和女儿们打造成了全美明星。

节目的内容就是穿着华丽的女人们把日常生活表现在镜头面前。开商店,拍写真,名车游艇,沙滩派对,恋爱结婚生子,吃喝拉撒,鸡零狗碎……总之寻常人家有的没的,一股脑儿推上台来。节目一炮走红,至今连做八年,成为e!台最盈利的品牌,也使卡戴珊们财源滚滚,名扬天下,其中以二闺女金最为成功。

金相貌平平,但她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她以性爱录像为契机,以强大的美式自信和规模迥异的屁股做招牌,不错过任何场合凸显丰盈曲线,脸上时刻布满期待被人注意的急迫。世上袒胸之人常见,但秀臀的则罕有,仅此她便锁定大量观众。除了由于私生活混乱引得媒体竞相报道,她还故意把行踪透露给记者,将自己的一举一动曝光在镜头前,把自我炒作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具代表性的,是她与nba球员汉弗莱斯的结合,二人的恋爱经历像电视剧一样被全程录下,以童话般的婚礼达到高潮,近千万观众观看了实况,转播费进账2000万美元。然而72天后她就提出离婚诉讼,理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并迅速与一黑人歌手坠入爱河,尔后怀孕。这个短命的婚姻被公认有拍戏和敛钱之嫌,汉弗莱斯不堪其辱,与金展开高度公开的离婚大战。

这场婚变算是种瓜得瓜,让一贯得意忘形的卡戴珊受到打击,她的毫无底线、见钱眼开、崇尚弱肉强食、不惜一切代价的掘金女形象显露无遗,这样的曝光当然不是她想要的。当然,她生命不息、捞钱不止,很快婴儿出生,金又披上婚纱,一如既往地营销着自我。

美国反映真实家庭生活的节目很多,比如有些家庭子女众多,有些家庭经历独特,等等。尽管皆以稀奇古怪抓人眼球,但在卡戴珊面前都有黯然失色之感。名媛古已有之,就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太太穿金戴银,吃喝享乐,结交攀比,但依此大发横财,卡戴珊家则是空前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美国人也有很传统的一面,出现这样的节目难免引起大众的反感,曾有18万人联名要求将其取消。但电视台声称这是个完美有爱、极具凝聚力的家庭,人们深受他们鼓舞,不是想变得像他们一样,只是想和他们成为朋友,300万观众就是证据。

说卡戴珊们有敬业精神还算恰当,但跟爱心、家庭这些字眼真的不搭边。对e!台来说,他们是一笔生意,能带来巨大的利润;对卡戴珊家族来说,除了节目酬金,同时也打造了卡戴珊品牌,对其旗下的服装、游戏、减肥产品、签约书籍等家族生意和代言产品而言,就是一集集的免费广告,因此双方都不可能收手。

一些与卡戴珊家族关系亲近的人,对他们也不乏微词。克里斯的妹妹评价说,克里斯为名声付出的代价太巨大,挣了那么多钱却不知道拿它做什么,只培植了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布鲁斯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旁观者清,布鲁斯和克里斯的婚姻纯粹是为了钱,现在做愚蠢的真人秀,还是为了钱,她没办法理解。

我问过很多美国人,大家普遍认为卡戴珊现象荒唐至极。正如著名新闻人芭芭拉·沃尔特指出的那样,羡慕和榜样是大多数人追星的基础,对卡戴珊这样毫无才华的一家,揣摩其粉丝心理非常容易。尽管节目肤浅病态,但它所展现的奢靡生活对很多观众来讲遥不可及,于是便成为一场视觉盛典,满足了后者对上流社会的好奇和渴望。

在我看来,金的蹿红还应该得益于美国的社会环境。美国是号称言论自由的国度,但其实有很多的禁区,比如种族问题,于是政治正确成为人们说话的准则。而名人八卦没有任何风险,这也正是金的聪明之处,通过允许自己被谈论而赚钱,愚蠢也好,浅薄也好,并不犯戒。只见她有如女巫一般施展化金大法,把赞美、讽刺、挖苦、谩骂全部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悉数收入囊中。人们逞尽口舌之快,她也赚了个钵满盆盈,最后是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

尽管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来自严肃新闻媒体的批评也从来没有间断过。网上有很多对金的访谈录像,主持人们常抛出很多尖刻的问题,令任何有自尊的人都陷入尴尬,但金仍能坦然扯谎,因此有网友评价说:“金·卡戴珊就是无法做到诚实。”

即使如此,卡戴珊迷仍宣称自己不过是喜欢看一种上流社会肥皂剧般的活力节目,以及一个可爱的混合家庭在财富和名声的背景下,无害的高调喧闹和寻欢作乐。

美国以基督教建国,短短几百年的时间发展成世界第一强国,与人们勤劳奋斗的精神密不可分。金的先辈是为了逃避20世纪初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从穆斯林统治的前土耳其亡命美国的。曾祖父靠废品回收为生,祖父开肉联加工厂,父亲是第一代大学生,典型的美国梦实践者。如今仍有无数新移民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涌入,寄希望于靠劳动改变命运,而卡戴珊所宣扬的价值取向与之完全背道而驰,如果老卡戴珊们有知,该作何感想呢?

批评归批评,成熟的美国人仍表现出足够的理智和宽容。全美有三亿多人口,看该节目的不到1%,这些人对低级趣味的渴望不是被剥夺娱乐权利的理由。我怀疑金·卡戴珊会风光多久,但仍要为她竖一下大拇指。凭借矮墩的身材、不高的智商,在拼才拼貌的娱乐圈,她把自己最擅长的做到了极致,把很多人的自信搞得非常不堪,把我等看客弄得表面不屑一顾,心中垂涎三尺。

记得我小时候,家乡有个患精神病的女子,经常赤身裸体在街上游荡,围观者人头攒动的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换了时代和背景,青山依旧在,人性未曾改,只是被媒体渲染的画面过于美好而已。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尽管搬来之前我就知道镇上亚裔人口不多,但临到女儿快上小学,我认真查看学区的族裔统计,还是结结实实地被吓了一跳:亚裔,我们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亚裔,只占了该社区的0.5%。每到周末中文学校乌央乌央的人,不过隔了十几英里,都躲到哪里去了呢?

当然除了传统,原因可能是这片成熟的社区,房子说好听点叫有历史,说难听点就叫老旧,维护起来费时费力费钱,亚裔读书人多,动手能力强的人少,所以就不愿蹚这浑水吧。不过它的位置极佳,学校也不错,完美无缺的事可遇不可求,既来之则安之吧。

初识威拉

第一天放学,我提早去学校等着接女儿,一是我们住的时间不长,二是女儿是在蒙校

突然一位身材高大、褐发蓝眼、白皙的脸上散落着雀斑的中年女子从人群中走来向我打招呼。

“你好,你是林林的妈妈吧?”

“哦,你好。我是,我叫花虎。”我大脑迅速地启动一遍,确定并不认识她。

“我叫威拉,是艾米的妈妈。艾米和你家林林同班,都是一年级。”

好家伙,怎么跟间谍似的,第一天就这么门儿清。我心中暗自感叹。

“听说你是从中国大陆来的?”

“对,来美国有15年了。”我很意外,中国就中国呗,还大陆,貌似她知道的挺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呵呵,我跟中国也渊源久远,我家最珍贵的东西都是中国的。”她满脸泛着笑意。

“是吗?”我以为她是说古董,“我家可没有,搬来搬去的,玩不起,再说也不懂。你收集什么呢,字画、瓷器、家具?”

“嗯,不是,能动的。”她眨了一下灵活的大眼睛。

“金鱼?沙皮?还是……熊猫!”

“哈哈,这些我也喜欢,但我指的是比这还好千百倍的,我的孩子们,都是从中国领来的。”

“噢,真的?好啊,另外一个比艾米大还是小?”

“大。但另外不是一个,是三个,我一共有四个。”她飞快地说着,根本不考虑我的心脏承受能力。

“天哪,四个,那……你好能干啊!”我由衷地敬佩这位英雄母亲。

“哈哈,不是我能干,是因为省了几道工序嘛。”她扳着手指头说,“凯迪11岁,大卫9岁,萨瑞8岁,这个最小的艾米6岁。”

“大卫?你还领到男孩了?我们中国人一般不遗弃男孩啊!”我脱口而出,说完直想掐自己一把。

“因为他有一些健康上的问题,是兔唇。”她倒毫不在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一时语塞,刚好救命的下课铃响了,大门洞开,孩子们小鸟般倾泻而出。于是我认识了艾米,一个眼睛细长、特别壮实的小姑娘。在后来的日子里,陆续地我又见到了另外三个,也由此掌握了0.5%亚裔的主要出处。

记得在哪里读过,身高相仿的人容易亲近,我的朋友里特别高的真没有,威拉成了例外。开始与她接触多是通过学校的家长教师协会pto,威拉是义务召集人,在各种文娱体育、节假庆典、社区参与以及捐款等活动中,总有她忙碌的身影。她还借助课后兴趣小组、班级故事会等机会介绍中国文化,讲解她家的故事,让学生对父母和小孩长相迥异这事没了疑问。

不久她家大兴土木,在原来的平房上加盖了一层,竣工后我去参观,清爽简约的风格非常大气。家里的氛围温馨平和,四个孩子彬彬有礼,跟我家的喧闹不休对比明显。开始我以为是有客人来的缘故,后来才发现他们一贯如此,颇有些汗颜。

中秋节时我买几盒月饼捎过去,元宵节是几袋汤圆,春节从中餐馆订些饺子,送给孩子们当礼物。威拉和先生比尔每次都高兴地接下来,毫不客气。

我自以为很开明了,也算见多识广,但对这种把八竿子打不着的孩子当成自己的,还是有些不理解。记得以前有亲戚领养了一个女孩,成为整个家族的秘密。早年看日本的电视剧,爆炸性情节必然是主角的亲生父母另有其人,如果放在美国,人们肯定满头雾水。

认识他们一家五年多了,我来讲讲威拉儿女的故事吧。

老大凯迪

凯迪是威拉领养的第一个孩子,黑皮肤大眼睛,身材非常迷你,上高二了还不足一米四,更像是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可谁要小瞧这个丫头,那就错了。

威拉单身时因为时间充裕,给一位朋友帮忙办理领养事宜。当威拉陪朋友夫妇来到广西,第一次走进孤儿院时,眼泪涌了出来。那虽然干净整洁,但毕竟只是个庇护所,她来自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立刻萌生了要给孩子一个家的念头。这个想法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由于大孩子没人愿意领,她专门申请要了个大的。但当领养机构通知她将得到一个婴儿时,她懵了,无奈地把适龄的玩具收起来,代之以奶嘴摇铃等。当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把凯迪抱给她,小家伙一笑,一下就把她的心融化了,再也无法分开。

领回凯迪不久,威拉在一次聚会上撞见了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比尔,他大学毕业后在外州工作,刚被转回芝加哥分部。以前怯怯的他变成了温暖成熟的男子汉,两人立刻坠入情网,凯迪也升级为父母双全的小公主。

但凯迪天生不喜欢任何女孩的东西,对汽车飞机、长枪短炮等却情有独钟,不论怎样纠正也无济于事,威拉很快就意识到这将是个麻烦事。它来得比预测的早,当15岁生日后剪着短发、穿着帽衫的凯迪告诉父母自己喜欢同性时,威拉和比尔的态度是,你最了解你自己,我们无条件支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话虽然这样说,威拉还是很为凯迪担忧,可凯迪依旧乐观自信,朋友没减反增。今年秋季,高中原本准备取消中文课,凯迪带头发起抗议,使学校改变了计划。她的特立独行,以及身体里蕴藏的巨大能量,使威拉吊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老二大卫

婚后威拉犯起嘀咕,凯迪要是有个长相近似的姐妹也许更好,自己显然生不出这样的,索性再去领一个?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比尔同意了。满心期待着二女儿的他们,出乎预料地被问道是否介意收养残疾男孩,夫妻俩跪下一祈祷,要!

大卫的兔唇来美后经过手术,基本恢复正常。虽然长得比同龄人弱,但大卫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遛狗、踢球、拉琴、骑飞车等样样不落,而且学业很好,还是科学和数学俱乐部的资深成员。不幸的是,大卫13岁那年,胸部以下突然失去知觉,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椎疾病,有永久瘫痪的风险,甚至被下达病危通知。我连连替威拉叫苦,更为大卫难过。

美国人之间虽然很少借钱,但来自教会、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很大,出人出力毫不含糊。男孩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经过几次手术和数月的康复后,他奇迹般地重返校园。事后威拉将筹集来的剩余款项捐给医院用于该病的研究,全家则取消度假,以支付账单的自费部分。在她眼中,看着大卫重新站起来,比世间任何风景都美好。

萨瑞和艾米

有了大卫后,威拉和比尔对一家四口的状态很满意。因为有经验,有人求她陪同去湖南接回领养的女孩。谁知她旧病复发,给凯迪和大卫添个妹妹的想法油然而生,也就是最小的艾米。其时她为照顾家庭,已辞掉工程师的工作,比尔要她保证这是最后一个,老妈则告诉她不能再去中国了。

艾米除了心脏有点小问题需要修复外,非常健康,长得很高,外向开朗,跟威拉倒有几分相像。她喜欢读书和踢足球,是最让父母省心的一个。

最后说老三萨瑞是因为她虽然长期在威拉家生活,但法律上并不存在任何关系。她也是从中国领养的孤儿,不幸养母因病去世,养父得了忧郁症,祖父母年事已高,所以威拉向她伸出了援手。正是由于她的到来,威拉家不得不翻盖房子。萨瑞原来被宠得比较任性,给了威拉很多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直到两个月前,她才被正式收养。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每当我因孩子烦恼时,就问威拉还有什么秘密没说,我太需要励志了,跟她比我那些什么都不算。我还说早晚要写写她,她则笑答自己不介意出名!

初秋的一天,我俩在一间温馨的咖啡馆聊天。我首次问起她爱别人孩子的心路是怎样的,她这样解释:孩子们到了我家就是我的,管谁生的干嘛。孩子们并没有参与自己被制造出来的过程,也没留有记忆,只有出生后的生活才是他们自己的,只有这时他们才能够体验爱。对他们灵魂的培育在我来看是最有意义的。

关于如何对孩子解释亲生父母,她承认自己不会告诉孩子他们被抛弃实属无奈,因为这肯定不是全部的事实。值得好奇的东西很多,对控制不了的事情,她教孩子们不要自寻烦恼—不论是“香蕉”还是“炒蛋”,是外黄内白还是黄白混合,每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孩子们不存在身份认知障碍。

领养过程最难的不是高昂的费用,而是资格审评。威拉说,有时自己被像人贩子一样对待。为了孩子,她将此视为另类阵痛和晨吐。

最新小说: 收养日记 直女闺蜜的按摩棒gl(高h) 月亮为证(1v1,校园) 发情期(兄妹abo) 逃亡路上和护卫恋爱了 春帐暖(骨科,亲兄妹) 炽音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镀金雀 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