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执宰大明 > 第440部分

第440部分(1 / 2)

>  而驻守居庸关的蒙古军队绝对不会是精锐,精锐肯定随着阿鲁台等人去进攻北直隶的州府县,有居庸关的高墙护卫,三万人马足以击退明军的进攻。

况且大明在北直隶就京城还有十几万大军,其他的地方兵力空虚,而阿鲁台的大军就在通州城,如果京城的明军去攻打居庸关的话那么阿鲁台正好可以趁机消灭掉他们,即便是周征派军从万全都司攻打阿鲁台也能及时派军救援。

因此,在阿鲁台看来居庸关固若金汤,没必要把最精锐的士兵留在那里,这给了赵勇不少机会。

“剩下的人跟随本侯进攻通州城,阿鲁台就在通州城里,擒获他就能对敌军产生巨大的震慑。”

李云天的视线随后落在了地图的通州城上,用小木棍一指,沉声向在座的众人说道,“此战事关京城安危,望众位众志成城,将其一举拿下,给皇上分忧。”

“遵命!”在座众人纷纷向李云天一拱手,齐声应道。

“镇武侯,那些关西兵如何处置?”赵勇注意到地图上还有几个用绿色标记的地方,他知道代表着关西七卫,于是沉声问道。

关西七卫有八万兵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李云天要想使得北直隶安稳下来,一定要把关西七卫的人给降服。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皱了皱,这正是他为难的地方,按理说他在拿下居庸关和通州城后就要消灭关西七卫。

可关西七卫与鞑靼、瓦剌不同,他们的形势与兀良哈三卫比较相似,都是大明所封的卫所,而且一定程度上听命于朝廷,被大明用来当做边疆的一道屏障,所以李云天不可能像对待鞑靼和瓦拉一样对他们采取凌厉的攻势,否则大明在西域就少了一个对抗外敌的缓冲区域。

中国古代凡是强盛的王朝必然争夺西域,又或者说,凡是能长期控制西域的王朝都是强盛的朝代,例如大汉和盛唐。

对中原的王朝来说,控制西域至少有三个好处:

1,西域产马。众所周知良马对骑兵的重要性,宋朝之所以在对抗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中处于下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缺少马匹而不能建立大规模的骑兵。

2,重要的战略地位。汉朝最初经略西域时就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两面夹击匈奴“断其右臂”,而唐朝也曾长期与吐蕃争夺西域,控制西域后唐朝就可以从侧翼牵制吐蕃。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拱卫甘肃陕西等西部地区,为其提供屏障,宋朝的西北地区就长期面临西夏犯边的威胁,不仅要忙着应付西夏,还要与金国、辽国乃至蒙古国周旋。

3,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保持与西方交流的通道,虽说大明海运发达,但与西方的贸易主要还是依靠丝绸之路,这除了明朝的海禁令外,还与海路太过危险有关,除了海盗外还要防备狂风暴雨,因此反而不如走陆路安全。

关西七卫在洪武初年相继内附大明,其中:

哈密卫:元朝时为哈密力,永乐二年内附,为忠顺王封地,置哈密卫于哈密城。

安定卫:元朝时为撒里部畏兀儿,洪武七年内附,为安定王封地,永乐四年移居昔儿丁;

阿端卫:元朝时属撒里部畏兀儿,洪武七年分设阿端部,洪武八年置阿端卫,洪武十年废,永乐四年复置阿端卫,宣德七年徙治贴儿谷;

曲先卫:元朝时为曲先答林元帅府,洪武初年内附,当年置曲先卫于阿真,洪武十年后废入安定卫,永乐四年复置曲先卫于药王淮;

赤斤蒙古卫:元朝时属沙州路,洪武十三年内附,不过很快被北元占据,永乐二年蒙古一部百姓再度内附,永乐帝置赤斤蒙古千户所于赤斤站,永乐八年升置赤斤蒙古卫;

沙州卫:元朝时为沙州路治,永乐二年蒙古一部百姓内附,永乐三年置沙州卫,宣德七年迁居苦峪;

罕东卫:元朝时为罕东,洪武二十五年后相继内附,洪武三十年置罕东卫,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年间罕东卫占据了沙州,迫使沙州卫迁徙。

在关西七卫中,哈密卫在明代西北地区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哈密自洪武二十三年兀纳失里遣使来京城朝贡以来,就与大明展开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到永乐年初,永乐帝设立哈密卫,册封了哈密忠顺王和忠义王,哈密则每年循例遣使来京城朝贡,故而被纳入大明的疆域中。

大明借哈密欲收到“断北狄右臂,破西戎交党,外联络戎夷,内蕃屏甘肃”的功效。

之所以大明不愿意攻取西域,不仅因为西域地处偏远大军征伐不宜,以及西域诸国和诸部之间常年攻伐拥有很强的战斗力,还与大明的边防政策有关。

总结起来可以归为三点:

一,大明的战略重点是在九边,具体在蓟州、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对付北方的鞑靼和瓦剌,明朝自洪武年间在九边屯兵一百余万,而西域远离大明京畿,故而并非战略要点。

二,西域地域偏远,地形复杂,大明多次与哈密在哈密卫进行拉锯战,但是由于明军长途作战,再加上周边鞑靼、瓦剌等势力的干扰,故而明军无法将其消灭,更别提关西其他的势力。

三,自大唐天宝年间恒逻斯之战后,中原王朝对西域控制力不从心,遂导致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陷落,后来虽然有张议潮收复甘凉十一州,无奈大势已去,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况且,西域与大明内陆相比就是荒芜之地,大明立国后一直忙于跟北方的鞑靼、瓦剌作战,没有精力去管理西域,再加上当地的部族已经建立了各自的政权,因此大明要想控制西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故而设立了关西七卫来羁縻统治,兀良哈三卫也算是羁縻统治。

所谓的羁縻统治,是唐朝以来的中原王朝对边疆多部族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羁縻区不同于藩属国也不是正式行政区,中原王朝通过委任当地部落首领对这一地区实施统治,既不设立行政机构也没有驻军。

第721章 西域方略(二更)

在西域,除了关西七卫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东察合台汗国,其次就是柳城、火州和吐鲁番等小国。

柳城:元朝时为柳城万户府,永乐五年开始朝贡。

火州:元朝时为哈喇火州总管府,永乐五年开始朝贡。

土鲁番:元朝时为土鲁番万户府,永乐四年开始朝贡。

即便是东察合台汗国,其疆域和势力也分为三部分:

一是亦力把里本部,东起北塔山,西到塔什干,北界额敏河至巴尔喀什湖一线,南包天山山脉;

二是杜格拉特部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周围,帕米尔高原及其以西费尔干地区;

三是畏兀儿部地,即吐鲁番盆地,值得一提的是,畏兀儿人唐朝时期称作回鹘人。

像那些夹杂在大明与东察合台汗国的效果一样,吐鲁番、火州和柳城既臣属东察合台汗国,也朝贡于大明。

因此,关西七卫对大明来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屏障,可以有效地阻止西域各势力向东渗透,其作用至关重要。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