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科幻灵异 > 长门好细腰 > 第354章 粮食危机

第354章 粮食危机(1 / 2)

俗话说,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刘家村和沈家村隔长河而望,沈家村的旁边就是花溪村。

相隔不远。

冯蕴自己有大片的田地,又是花溪村里正,心里不免发寒。

她想跟去看一眼,但日头大起来了,下村里会很热,带着元尚乙极是不便,于是按下情绪,朝贺传栋微微一笑。

“有消息,贺君差人到花溪村告知一声。”

贺传栋拱手,“是。”

“娘子不皱眉,你看,我乖乖喝的。”

“正在想办法,正在想办法。”

“娘子回去和林女史说,我可以时时来找你。”

冯蕴思忖一下,“蝗虫卵产于地面以下寸许,积雪覆盖,利于蝗虫越冬,等到积雪融化,土壤里的水份增加,又利蝗虫孵化……”

雪上加霜,贺洽愁得都顾不上在皇帝面前的礼仪了,不停地拍脑门。

“为了繁殖、存活。”

有问必有答。

“我想去。”

蝗灾却是自古以来的农术难题,谁遇上算谁倒霉,除了捕杀,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以前在白马寺客居时,也见过庭院里的蚱蜢,他并不十分惧怕,甚至有些好奇,刺史君说的,一夜间“寸草不生”的害虫,原来就是蚱蜢?

看着孩子的好奇,冯蕴伸手,用手绢将那只蝗虫捉过来,在贺洽错愕的目光中,指着它道:

“夫人有所不知啊,虫子多了,鸭子是吃不动的……”

“那为何要集群?”

“里正娘子,我们得早做预防才是啊。”

人脑的储存是有限的。

冯蕴转头对贺洽道:“刺史君或可以号召各郡县的养鸭人,组织一支养鸭大军,共同灭蝗?”

“那王妃可知,有什么好的治虫之法?”

但村里人说,今年的蝗虫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他们已经捕杀了三天,数量仍不见减少,这才不得不拿出家伙来驱赶……

她想从书里翻出有用的治蝗之法。

冯蕴道:“好。”

“庄户人家的事情,王妃竟也懂得许多。”

刘里长这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雍怀王妃,还是花溪村的里正,想到方才说的话,面红耳赤,不停地告罪。

冯蕴轻描淡写地将蝗虫踩死在牛车里,丢出去,淡淡地道:“为了不被同类吃掉,蝗虫数量越多,行进速度越多。这才有蝗虫过境,遮天蔽日,赤地千里一说……”

贺洽示意随行的人,把马车驶回去,带着儿子便坐上了冯蕴的牛车。

冯蕴微微一笑,“那就是鸭子还不足够多。”

他偏生就喜欢这些,当即重重点头。

他只当冯蕴是贺洽的家眷,看一眼,又对贺洽道:

“今年粮食又涨价了,村里家户都没有余粮……唉,愁嘞,要是像花溪村就好了,有农具、制衣,陶窑,各种作坊,就算种不出庄稼,也不至于饿饭……”

她很爱惜书本。

“好,我们吃罢午食,一道去。”

午后,冯蕴和贺洽在城门相见。

这无非是从这个村到那个村而已。

“真是祸不单行,雪灾刚过,又闹蝗虫。”

“一般蚱蜢不吃同类,而蝗虫在没有食物来源的时候,会选择吃掉同类来保全自己。”

元尚乙听得脸都白了。

“阿元也想去吗?”

冯蕴笑着摇了摇头,不以为意,在里长的带领下,在村里走了走,跟着贺洽离开了。

元尚乙越发喜欢这个满腹学识的王妃。

“蚱蜢是蝗虫,蝗虫却非蚱蜢。平常我们所说的蚱蜢,食草,不喜迁移,不爱集群,对作物伤害较小。蝗虫是同类,但不同种。你看,它个头大,头圆,嘴也大,能长距离地迁飞,一出没便是集群,大规模为害作物,还很杂食……”

里长摇头,“这世道,哪有不藏私的,吃饭的本钱,谁也教别人,再说了,都干作坊去了,这田地不就没人种了吗?”

看他喝水时睫毛一颤一抖的样子,那种对渠儿的亏欠再次涌上心来……

听上去很有道理,贺洽只能笑。

“刺史君,你得帮我们想想办法啊。庄稼都吃光了,整个村子就没有活路了啊。”

贺洽大致讲述了一下里正汇报的情况,不由叹气。

她说的多,是那种成群结队的“多”,而不是里长眼里的几只,几十只那么多。

但除了养鸭子,她眼下也想不到好的办法,提醒一下农户,就一头扎进了书房。

二人说话时,元尚乙不插嘴,就像普通人家的乖顺小孩,默默地听。

冯蕴微微一笑,“全是书上看来的。纸上谈兵,不算什么……”

到刘家村果然很热了,但农人们没有在屋里贪凉,而是在地头驱赶、捕杀蝗虫。

所以,坦然的,平静的冯蕴,能带给他极大的安全感。

小鸭子排成行地摆晃过去,扎入水里,毛茸茸的极是可爱。

元尚乙偷偷握住冯蕴的手……

“我是想到蝗虫才皱眉的,与阿元无关。”

“那么大的雪,竟是没把虫卵冻死?”

冯蕴道:“到了刘家村,看看再说吧。”

元尚乙点点头。

她侃侃而谈。

渠儿跟着她这个无能的母亲,是不是也像元尚乙一样,提心吊胆,惊恐不安,居无宁日?

最新小说: 全民偶像之女配有毒 引诱学生的老师(纯百gl高H) 篮坛训练师,我一手缔造了超巨 队魂 缁濅笘鍞愰棬锛氶湇闆旦閲嶇敓涔嬬嫭瀹犵帇鍐 俺不是耕田的 白莲花gl(校园伪骨科) 指哪打哪[电竞] 先撩者受 全联盟都说队长在钓我[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