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黄粱三国 > 第123部分

第123部分(2 / 2)

但是很不幸,他遇到了正在算计他的王奇,忍字功没发力,反倒让别人给当面拆穿了,弄得身败名裂。

当然,刘备就是刘备,他既然领会了忍字功的要诀,就不会因此而轻易倒下,对于忍辱负重这一概念,他还是深有体会的。

机遇往往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当刘备忍辱负重的在卢植府中苟且活命时,他命中的幸运星刘焉再次找上了门来。深具战略眼光的刘备很快就看中了这位潜力巨大的族叔,马上抱住他的大腿不放,准备在他身上东山再起。

目标很好,只是他没想到王奇并没准备就这么放过他,刚到益州,他就接到了益州士族不欢迎他的消息。

对于这一点,其实刘备还是能够理解的。这次随同刘焉前来益州任职的人员众多,本地人当然会有所不安。如果仅仅是要几个重要的从事职位,刘备还是准备劝刘焉接受的。只是他没想到,这些益州豪门望族,竟然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自己。

本来还指望那位“叔父”能够看在自己曲义迎奉的份上,保住自己的别驾位置。那里想到,刘焉不但解除了自己的别驾职务,还将自己远远的支到剑阁去了。

当时刘备是真的准备反抗的,但是当他看到那个向刘焉进言的张松,目光中竟然流露出一丝目的没达成的失望时,他就突然冷静了下来。几次刻意观察,发现那张松在看向自己时,竟然有意无意的经常流露出一股杀意。此时刘备终于知道了,这,应该是一个针对自己的阴谋。

当刘焉再次提出要让自己去守剑阁的时候,刘备很乖觉的接受了。现在成都都是倾向张家的势力,如果留在成都,绝对会小命不保。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去偏远的剑阁,那个地方远离成都,张家的势力应该不可能这么轻易到达。只要自己有恒心,难道还会怕收伏不了一个小小的剑阁吗。

当时的汉中张鲁,名义上已经脱离了益州管辖,甚至还被刘焉称为“米贼”,作为不向朝廷进贡的借口,实际上,张鲁的一切行动却基本上是受刘焉的控制。张鲁的母亲擅长鬼神之道,张鲁驻守汉中时,她还经常出入刘焉府中,在刘府很有影响力。

刘备对于这件事情还是很了解的,因为负责和张鲁联络的,就是驻守剑阁的刘备。

刘焉虽然没有重用刘备,但是对于他还是比较信任的。刘焉认为在远离中原的益州大地,刘备只能依靠自己,所以一些秘密的行动根本不瞒他。刘备正是在负责联络张鲁的过程中,开始慢慢的和张鲁拉上关系的。

刘备眼光很辣,他看得出来,张鲁是一个真正为平民老百姓考虑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有些是很不得汉中豪门人心的,但他还是决然的在做他的基层工作。米贼米贼,其实就是豪门因为他救济平民的行为而产生的一个称呼。汉中的张鲁,其实严格来说,就是一个乱世中的平民政权。

对于这样的人,刘备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不过在谈及自己的野心时,刘备讲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在游学幽州时,见到的普通老百姓的穷苦生活。言语之间,也更多的是在说自己准备如何为百姓做一番事业的话。

相对站在豪门势力这一边的刘焉,刘备的言论无疑更容易得到张鲁的赏识。这样的结果,是刘备根本不需要什么金帛财物,就顺利的结交到了张鲁这一个地方豪强。如果蜀中发生意外的话,张鲁无疑会成为刘备的一大臂助。

而作为代表平民势力起兵的马腾韩遂等人,差不多也是抱着同样的思想。一般来说,同样思想的人更容易站在一起,所以本来没什么关系的张鲁和远在西凉的韩遂马腾,也在刘备这个有心人的促成下,关系颇为不错。如果王奇想攻击汉中,就还得问问韩遂等人的意思。

王奇的本心,只是觉得在益州富庶之地生活一段时间后,刘备的野心应该会泯灭。但是现在意外的让刘备去驻守生活艰苦的剑阁,不但没有让他泯灭野心,反而坚定了他不甘平凡的心思。

在驻守剑阁的日子里,刘备并没有因为民少兵寡而有所懈怠。反而是更加用心的管理剑阁这一亩三分地。剑阁本来就只是一座军事要塞,根本就没多少人,所以本身政治才能不高的他,在多花了点心思后,也就管的井井有条了。特别是对于民心这一块,戴着汉室宗亲这一顶高帽子,再不避嫌的和乡井小民们亲热的处在一块,很容易的就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誉。对于过往的才能之士,刘备也是极为礼遇。

只是这些才能之士的态度就有所不同了,一般的武夫走卒,对于刘备的礼贤下士极为赞赏,很快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纷纷愿意和他交往;但是那些豪门大户,特别是那些豪门的士子,他们就不是非常乐意和刘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交流了。

当时流行的除了王奇的小五经外,就是传统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了。刘备作为当世鸿儒卢植的学生,又是大儒王奇的师兄。在那些士子们认为,他应该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交谈之后大为失望。王奇的小五经不能说也就罢了,对于传统的老五经也毫不精通,刘备很快就被益州的豪门士子们列入了“不学无术”之辈。

但就是这样,刘备在益州的影响力还是很强的,特别是在外来的那些官员中,隐隐有以他为首的趋势。

当刘备被刘焉召回新治所成都时,刘备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他认为,刘焉这次召回自己,很有可能将要重用自己。

因为刘焉的几个儿子中,当左中郎将的刘范和当治书御史的刘诞,都已经在李郭之乱中死在京师了,只有当奉车都尉的刘璋跑了回来。

刘备是见过这个刘璋的,不但本身没有才能,更缺乏作为一个人主最基本的魄力,象他那样优柔寡断的性格,只适合在家当当公子哥。刘焉虽然才能也不见得有多强,但是他拥有作为人主的魄力,所以应该能看到刘璋的这一个缺点,现在既然召自己回成都,那就很有可能将会委以自己辅佐刘璋的重任。

只是有时候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他来到成都后,除了刚开始时刘焉还在病榻上,和刘璋一起热情的接待了自己一次,随后就一直没召见自己。对于这样的结果,刘备感到的是失望和无法理解。

但是他在成都并没有什么势力,那些所谓的朋友,此时也根本使不上力。其余的那些豪门士子,不尽量的拦着自己就不错了,哪里还会给自己传递消息。

这一天,就在刘备坐在成都的府中一个人郁闷时,门房突然来报,中郎将吴懿来访。

刘备虽然不受刘焉重视,但毕竟在名义上还是刘焉的侄子,一座府邸刘焉还是不会客气的,只是由于刘备常年不回,府邸早已经破落了,虽然已经请了几个下人来打扫一番了,但还是显得有点寒碜。

吴懿刚一进刘府的大门,就是眉头一皱。

刚刚打扫过的泥土气息让他有点受不了,但是看到已经走出大厅前来相迎的刘备,吴懿马上摆出一副笑容。

“啊呀!子远兄上门,刘备有失远迎了!”刘备笑着作揖赔礼。

“玄德兄客气了,劳烦玄德兄降阶相迎,就已经是吴懿的荣幸了!”吴懿也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